【环球网报道 记者 冷春洋】2月27日,“迎接党的十九大”之“脱贫攻坚看广西”网络主题活动进入革命老区百色市,媒体团来到田阳县,实地感受百色市在扶贫脱贫攻坚战上的重要进展。 据记者了解,弄蕉屯移民原居住地是尚兴村谷隆屯,九分石头一分地,人均耕地不足0.4亩,是有名的缺水、缺土、缺粮、不通电、不通公路的“三缺两不通”大石山区特困村。搬迁以前,该屯年人均收入不到100元。 莫文珍 “芒果大王,来自田阳”,提到田阳县,不得不说一个人,他就是被当地人尊称为“莫老”的66岁的莫文珍。1987年,尚兴村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引导群众转变观念,鼓励群众易地搬迁发展经济。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主任莫文珍同志以身作则,率先带领谷隆屯16户83人走出石山区到弄蕉屯承包荒坡450亩,主要发展芒果、甘蔗、木薯种植,搬迁农民当年实现人均纯收入达800元,是原居住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倍,使生活在大石山区的其他农民看到了拖贫致富的希望。 政府顺势规划安置点,引导全屯22户115人陆续搬迁到弄蕉屯安置。经过几年的艰苦创业,弄蕉屯群众的收入明显增加,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产生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大石山里的其他村屯群众纷纷要求搬出大石山区进行易地开发。 为顺应群众的要求,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先后规划建设了安楼坡、平旺、那西、绿务、马尾松、平朴、那桃、弄蕉、红岭坡、那合、兴鸿、兴安、定弄等13处移民安置点,移民搬迁275户1348人。莫文珍同志在尚兴村移民搬迁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领头羊作用,先后被授予“全国扶贫状元”“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国家农业部、人事部专门给他记优秀人才一等功。 莫文珍将其芒果种植的成功归因于三点:勤劳;懂技术;舍得投入。他还向记者特别提及了师从广西农学院园艺系欧世金教授,1996-1999年的4年时间里,他多次向欧教授请教芒果种植技术。掌握了芒果种植技术后,莫文珍并没有忘记当地群众,据不完全统计,从2016年7月至今的7个月时间里,莫老就为当地群众进行了46次的免费培训。莫老还强调,当地芒果种植的成功,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没有水,哪来的果?”如果没有当地政府在产业用地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积极作为,芒果种植就不会有稳定的水源,也就根本谈不上收获芒果了。 易地搬迁后,政府帮助搬迁群众科学分析当地立地条件和气候条件,对当时种植的芒果、甘蔗、木薯产业进行了比较筛选,最终选定芒果作为本屯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弄蕉屯经过几年的艰苦创业,全村扩大种植芒果3200亩,芒果喜获丰收,群众收入逐年提高,并辐射带动弄坡、敢亮、那驮等村周边群众种植芒果8000多亩。还依靠科技支撑产业持续发展。不断引进试种、筛选适合当地气候、土壤的品种,优化品种结构,早中晚品种搭配,目前尚兴村芒果主栽品种有台农1号、金煌芒、红贵妃、红象牙等优质品种;为解决芒果种植技术要求高的问题,政府部门通过多种方式,与科研教学单位建立合作关系,邀请芒果专家到村里进行现场技术指导,请当地土专家、有芒果管理经验的能人到芒果园手把手地传授技术,目前大部分种植芒果的农户至少有一人较为熟练掌握了芒果高产丰产技术。 据了解,2015年尚兴村仅芒果产业实现收入800多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达8520 元,芒果已成为全村增收富民的支柱产业。大部分群众都建起了宽敞的“芒果楼”,购置了汽车、摩托车、农用车、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中高档器具,过上了比较富裕的生活。 |